用声音大开外国电影大门

来源:网络整理 更新时间:2022.05.12 浏览量:147

“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每当这首小调响起,立刻会让人联想到《虎口脱险》中黏糊糊的油漆匠和自命不凡的指挥家,而这部经典译制片背后的功臣正是苏秀。

苏秀,著名配音演员及译制导演,她从1950年起曾先后为《彼得大帝》、《红与黑》、《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多部经典电影配音。同时,她还以卓越的才能执导了《远山的呼唤》、《天鹅湖》、《虎口脱险》等100多部译制片,她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上译厂的“佘太君”。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苏秀谈起那些经典的译制电影滔滔不绝,她说,作为译制导演,必须在吃透原片作者意图的前提下,为片中每个角色选择最适合的配音演员,把握好整部影片的基调。

策划:刘放

文/图 上海站记者

李晓璐 刘放

误打误撞出来的配音大师

1950年9月,刚刚年满24岁的苏秀穿着一身蓝布列宁装上海影视制作,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前身),走入了她为此奉献了一生的配音事业。

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中,苏秀是为数不多戏路极宽的女配音演员。据说,除了小孩以外,还没有她驾驭不了的配音角色。从王后、太后、女王一直到修女、农妇、囚犯、强盗、小偷妻子、黄色作家,苏秀用声音塑造了外国影片中的各种角色。其中以《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神神叨叨、飘忽不定的奥特伯恩太太最为观众熟悉。

谈起这个被人津津乐道的配音角色,苏秀说得云淡风轻:“奥特伯恩太太并不难配,我只是抓住了她说话的感觉,她总是醉醺醺的,又总是那么自鸣得意,节奏比较容易掌握。”然而这种“云淡风轻”地“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苏秀也不例外。那时配音还没有听耳机的方法,所以台词必须得背得滚瓜烂熟。

除了这项基本功之外,为了能让自己与片中的角色融为一体,苏秀在给每一个角色配音前,都会反复观摩原片,琢磨着原片演员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反思自己是否仍有表达不到位的地方,是否达到了导演的要求。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著名的配音演员当初走上配音之路却完全是误打误撞的决定。

1926年,苏秀生于东北长春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都是教书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九一八事变”后,苏秀随着父母从长春迁到了哈尔滨。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苏秀就喜爱音乐,因此她参加了一个合唱团,之后她更是受邀参加了一个广播剧团的演出并成为该剧团的女主角。少年时期这段有关音乐和表演的经历,成为苏秀之后选择演员工作的重要原因。

1950年,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苏秀不想只当一个全职妈妈。因为之前有表演经历,她决定去考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不过考取研究所后上海宣传片制作公司,上海电影局管人事的同志却找到苏秀说:“你已经有了孩子,我看你别去念书了,到翻译片组去工作吧。”苏秀回忆当时的场景,她表示“我那时也不计较搞翻译片还是搞故事片,反正都是演员,就同意了。这在今天看来,我那时完全是误打误撞地撞上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啊。”于是,苏秀成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的第一批配音演员。

译制导演如同一个乐队中的指挥家

然而,翻开苏秀一长串不计其数的作品表,会惊奇地发现她不单是一名著名的配音演员,更是一位优秀的译制导演。1951年,陈叙一(当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组长)开始培养苏秀做译制导演,她从动画片开始,直到1954年陈叙一给了苏秀一部大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从此,译制导演成为苏秀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苏秀眼中,“译制导演如同一个乐队中的指挥家,他既不谱写乐曲,也不演奏乐器,但由于指挥对乐曲理解的不同,处理的不同,同样的一首曲子却会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

执导经典译制片:《虎口脱险》

电影《虎口脱险》便是这位电影“指挥家”对“乐曲”完美演绎的最好证明。这部被视为中国译制电影中巅峰之作的电影,经过其译制导演苏秀以及其他配音演员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焕发出精彩绝伦的光芒,那些大段大段朗朗上口的经典对白,无不成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回忆起这部自己也偏爱的法国爆笑战争喜剧片,苏秀说:“我们厂每次为电影配音前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观看电影,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部严肃的战争片,哪知道后来影片突然出现了一群动物,然后音乐转换成了如同节日般欢乐的舞曲,大家不由哄堂大笑。当时我就很喜欢,希望能把这部影片给我,后来真的给我了,非常开心。”

兴奋之后宣传片制作,苏秀就开始了大量繁琐的前期工作,作为译制导演,她得参与修改剧本,把电影“掰开揉碎”了反复观摩上海宣传片制作公司,直到吃透原片作者的意图。苏秀琢磨着,《虎口脱险》是一部闹剧,又不按常理出牌,“你想,正常生活中斗鸡眼怎么可能是射击手呢?在掌握了这部片子的风格之后,我就告诉配音演员,这部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死板的照片宣传片公司制作,而是生动的漫画,并引导他们像说相声一样配这部片子。”

基于对影片的理解嘉善宣传片制作公司,苏秀在考虑配音演员的时候,决定启用平日里就常吵吵闹闹如同一对活宝似的尚华和于鼎,分别为指挥家和油漆匠配音。她回忆起这两位伙伴的性格时表示,“尚华就像那指挥家一样带点神经质,爱絮絮叨叨;于鼎的性格也带着点‘油漆匠’的黏糊劲,同他一样热心。这是部闹剧,台词如同相声,而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总喜爱斗嘴,很符合我们这部片子的风格。”

好的译制片不应存在配音瑕疵

但有一点让苏秀一开始不大满意,那就是尚华的“五音不全”,尽管这在外行人眼中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可在苏秀眼中却是无法忽视的大问题。她说:“油漆匠五音不全也就算了宣传片制作,指挥家怎么可以五音不全?好的译制片不应该在这种问题上存在瑕疵。” 只是尚华的努力,苏秀也看在眼中,“他每天晚上都要念六、七十遍台词,第二天还得一遍遍进棚合成。”因此,当时年过六十的他血压一度飙升至190。

可是尚华的五音不全仍然是配音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苏秀决定让严崇德代替尚华唱。谈起这个人,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一日,苏秀一边工作一边哼着样板戏,她唱着唱着就发现有人在她身后跟着她一起唱,很像是尚华的声音,当时她觉得很奇怪:尚华怎么忽然之间会唱样板戏了?苏秀回头一看,竟然是严崇德,她当时并未多想,只是记住了个细节。回想起这件事,苏秀如同孩童般一脸得意:“我若是不说,绝对不会有人发现这个‘秘密’,连我自己当时都分不出尚华和严崇德的声音,更别说是普通观众了。而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让一点瑕疵影响译制片的质量。”事实证明这部译制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那个年代几乎家喻户晓,带给观众许多欢笑。

篮球场上的“一见钟情”

苏秀常常感叹自己是“一个运气好的人”普陀区宣传片制作,她确实是别人眼中的幸运儿,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遇到了一位培养她的领导,围绕着一群鼓励她的同事,更重要的一点是,苏秀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好丈夫。

苏秀与丈夫侯立生相识于篮球场上,当时苏秀刚刚中学毕业,参加了哈尔滨铁路学院的一个培训班,而侯立生则是那个学院的职员,平时没事就喜欢到篮球场上和朋友一起打篮球。少女时期的苏秀尽管自己不怎么打篮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很喜欢去篮球场上看别人打篮球,去久了上海视频宣传片公司,她自然注意到了那个高高瘦瘦、正在篮球场上满场飞的侯立生。“他有一米八的个子,五官俊朗,而我一向又是‘以貌取人’的!”苏秀不好意思地笑道上海视频拍摄公司,“后来我们就认识了,1946年我们便决定结婚,当时我才20岁。”

结婚后,苏秀随着丈夫来到了上海,对于自己不想当全职妈妈,而想要工作的念头,侯立生很是支持,“他对我的决定,我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

在苏秀眼中,已故的老伴从来不像其他北方男子一般有着“大男子主义”,相反格外体贴照顾她,“他大我7岁,我身体不好,他为了照顾我就把许多家务都做了。不过我也会做一些简单的上海视频宣传片公司,比如洗碗、洗菜一类的。”回忆起往昔,这个80多岁的老太宛如小姑娘般羞涩地笑了。

简介

苏秀,1926年生于东北长春,著名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1950年起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和译制导演。1984年退休后在上海电视台和上海音像资料馆任译制导演。配音代表作品:《化身博士》、《孤星血泪》、《红与黑》、《第四十一》、《尼罗河上的惨案》、《为戴茜小姐开车》;译制导演代表作:《阴谋与爱情》、《砂器》、《远山的呼唤》、《天鹅湖》、《虎口脱险》、《飞越疯人院》等。

注重每一部影片制作细节的雕琢,遵守每一部影片许下的承诺,承担每一部影片肩负的责任。用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专业制作真实力。以专业的团队力量,为客户量身打造可落地实施的制作方案。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路同行,制作创新、每一份努力,透明价格保证客户制作费用以勤俭为基础。

文章来源: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2/1124/c25408-19682604.html

SHCDTV创点影视

专业制作真实力

拍好片有保障就选择专业团队

98%客户续单率

  • 专注影视制作品牌信仰与践行者

  • +案例

    服务项目案例作者

  • +作品

    深耕专业创作服务,纵深企业单位制作

创点影视•专业策划设计制作革新力量

创点影视专业策划设计制作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
创意策划、拍摄制作、器材租赁、专业制作二十年、一站式服务。
我们以创意策划本身的价值品牌的力量,敢于超越定势,善于发现和创新。
始终以创意落地战略、拍摄制作塑造品牌,
以优质形象实现创意策划品牌,
以系统方案拍摄制作多维度延展创新。
用多年的专业团队和性价比服务,
让影片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真正的价值。
坚持革新的态度,
整合拍摄制作价值,驱动品牌成长,
和企业品牌共同实现梦想!

拍好片有保障就选择专业团队

用新创意、用心服务、专业制作、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