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更新时间:2022.05.12 浏览量:160
▲沈根龙
他57岁走上摇滚之路,凭着天赋与努力登上《中国达人秀》《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舞台落幕,梦想却未止步,在《中国最强音》节目里,沈根龙作为上台年龄最大的选手,从几万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沈根龙吹响的梦想号角,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还影响了一批年轻的追梦人,其中有高校学生、外企白领、驻唱歌手,他们感动于一个六旬老人的摇滚梦,钦佩他追寻梦想和热爱生活的精神。人称“龙哥”的沈根龙,昨晚带上一群90后,开进酒吧高歌《怒放的生命》……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涌现出的一批“民星”上海视频拍摄公司,正用怒放的生命,追寻文化梦想、提升生活品质、传承中华文化。
追求文化梦想
对文化的执着平时“潜伏”在心,退休后一一“发作”。近60岁唱摇滚的沈根龙,有着20岁的心。在市民文化节的专场演出前上海tvc拍摄公司,他曾登上过选秀节目的舞台。1972年,沈根龙进复旦物理系学习,留校后迷恋上了台湾校园民谣,抱着吉他唱刘文正的歌。从复旦教职工到下海创业嘉善宣传片制作公司,历经了人生跌宕的他,退而不休,投奔摇滚,“我不愿讲人生怎么苦,我要用歌声表达幸福。”于是,他和90后一起唱汪峰的歌《我要飞得更高》《像梦一样自由》,歌名就是他的心声。他流连于夜色中的酒吧上海企业宣传片拍摄公司,把人生的沧桑感传递给那些前来买醉的陌生人,希望能打动他们……
从江西回沪的邓积良,也是在退休后组建梅陇镇宣传片制作管弦乐团的过程中实现了梦想——组建一支乐团。19岁起就插队落户到江西的他,在当地的采茶剧团、文化馆学了唱戏、大提琴、指挥、作曲等“十八般武艺”之后回到上海。他起先有点失落,“一天两场麻将”,后来发现社区里有音乐同好。于是,从四五个人开始发展,滚雪球般地招募到了50多名乐手,20多名歌手。得到闵行侨联和梅陇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支持后,他们已经有“4台专场音乐会”,还能演奏戏曲交响音乐会。市民文化节期间,梅陇文化节开幕演出就是由他们的专场音乐会拉开序幕的。“我接下去的梦想,就是想办法让民间交响乐团出趟国,让外国人也见识见识!”
寻找精神归属
文化提升生活品质的事例,在市民文化节中属常见现象。但像傅敏、傅振东父子这样,通过文化找到精神支柱和生命归属的却不多。傅敏的儿子东东,2002年因早产被放入温度过高的暖箱,导致宝宝视网膜脱落。打了5年官司,最终被判定为医疗事故。在此期间,东东母亲因承受不住而离家出走。“家破”之际,傅敏曾想一死了之,但终究舍不得无助的东东。于是,他开始接受孩子全盲的事实,将家搬到盲童学校对面,并让孩子学弹琴:“只有我正确面对,儿子才可能成长。”东东颇有音乐天赋上城纪录片拍摄制作,听一遍曲子就能弹出来。每当看到儿子沉醉于音乐三小时不间断,“我感觉到生活还有美好的一面。”不过,夜晚他常失眠,“有人劝我再养一个,可这对于弟弟或妹妹来说也不公平,因为他(她)一开始就要承担养哥哥的义务……”
公益演出让傅敏汲取了生活的力量。父子俩经常去养老院,一个帮忙打扫,一个则弹琴给爷爷奶奶听。其次,他俩还参与了市民文化节倡导的地铁知音社——每个周末在地铁里演奏。市民文化节开幕日那天,东东执意邀请教他弹琴的老师张颖一同前往表演。傅敏表示,“越是参与公益活动,越是能感受到大家的正能量。今后东东还是有希望依靠社会力量的。”文化,不仅成了父子俩的精神支柱上海宣传视频制作,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最让45岁的傅敏容光焕发的是,“东东母亲也知道这事了,我们一家人可能要重聚了……”傅敏还透露,他们一家的故事被网络视频拍摄成了《梦想》系列的开篇,在地铁大屏幕里滚动播出。东东在谈及已经考到钢琴八级时,语气相当自豪。
传承中华文化
市民文化节上还有一批有着天马行空般巧思的文化达人。农民出身的朱墨均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60岁起就感觉“时日不多,要尽快实现人的价值”的老人家,曾花2年时间写了一本地方志《诸翟·华漕·纪王》,由社科院出版。如今,67岁的他,投身于用英语传播皮影戏已有4年!起先,因为孙子所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实验学校想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他脑袋一拍,就写了中英文混搭的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4部,新近还融入了沪语。“猪八戒就是说上海话的,唐僧也很幽默,他会说,‘取经又不是旅游’……”对于如何“寓教于乐”,他也很有一套,“先背出剧本的就可以演,背不出的只能当观众。结果,大家都不背课本背剧本——剧本里的英文单词比课本里还难呢!”在排演过程中,中西文化交融成一块孩子们都喜欢的牛奶巧克力糖上海宣传片公司制作,美味且营养。接着宣传片制作公司,这台皮影戏开始在闵行的4所学校巡演,还去了上海韩国学校,让外国孩子也看得兴高采烈……“我的中外徒弟总有三四百个孩子吧!”他也承认:“英语皮影,有点弄大了!”不过,他更大的梦想是“叫板迪士尼”:“我觉得完全可以拍3D皮影动画片,走向世界!”
市民文化节里还涌现了一批民间“洋明星”。2008年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小镇上的明蒂,怀着音乐梦想来到上海,从上海国际学校仪仗队开始,明蒂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爱好音乐的人宣传片制作,2011年,明蒂把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国家热爱音乐的人集中起来创办了上海社区乐队。如今上海tvc拍摄公司,这支乐队已成为一支拥有60名成员的大家庭崇明宣传片制作公司,他们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音乐会。金发碧眼的德国姑娘艾乐,常被同济大学的同学形容为“穿着中国旗袍哼着中文歌行走在校园里的快乐天使”。2009年高中毕业后,她报名到云南怒江当志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贫困的山村并没有让她却步,倒是少数民族的歌声打动了她。于是,结束1年志愿者生涯后,她来到同济大学学汉语。她的梦想是在中国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让在中国的外国人真正融入中国文化,“在中国,非常有未来!”。
文章来源: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524/c25408-2160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