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更新时间:2022.05.15 浏览量:161
←《千与千寻》大获成功,令宫崎骏名声大振。
《起风了》或将成为宫崎骏的动画长片封山之作。
龙猫是最受中国观众喜欢的动漫形象之一。
核心提示
日前上海宣传片制作,在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被称为亚洲最著名动画导演的宫崎骏没有出现在其最新动画电影《起风了(暂译名)》的发布会现场,而是通过一封公开信向多方致谢。他在信的末尾表示:“退休是我的决定”。
9月6日,宫崎骏在东京召开记者招待会,首次以公开的方式正式宣布隐退。这意味着,这位曾创作出《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等经典作品的导演,以后可能只会参与一些短片的创作,以“战争与人”为主题的《起风了》也将成为他的动画长片收官之作。
这则来自威尼斯的爆炸性新闻,在几分钟内便通过微博与传遍了全世界,唤起了世界各国众多粉丝对宫崎骏代表作以及龙猫、千寻等经典动画形象的热烈讨论。而在中国,这种追忆的情绪也在微博、微信、贴吧上瞬间涌现,一时间,《那些年上海企业宣传片制作,陪我们长大的宫崎骏》等热门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一呼百应。
据网友考证,除了《天空之城》、《龙猫》和《风之谷》等早期作品曾经由译制进入中国内地之外,作品从未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过,那么宫崎骏及其作品为何能受到如此之多的中国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以致于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动漫工作室在中国影迷心目中已经形成一种“情结”?除了那些唯美纯真的故事画面和屡创纪录的票房,宫崎骏的作品还给世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事件
个人创作高峰期已结束?
倘若这一次的隐退是真的,那么《起风了》也称得上是宫崎骏的长片封山之作了。
这是他导演的第11部动画电影,该片在日本上映时轻松击败了好莱坞动画片《怪兽大学》,连续数周占据票房首位。除了写实上海企业宣传片拍摄公司,该片最引人注目的是主角堀越二郎的身份:零式舰载战斗机(简称“零战”)的主要设计者,而“零战”是二战日本海军的主力战斗机。这部勾勒20世纪上半叶日本社会世相的作品为他带来票房的同时也引发争议——不少人嗅出了电影传达的反战信息,宫崎骏也由此遭到日本右翼的炮轰。
《起风了》7月公演时,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王乃真与他的4位研究生也在日本。看完该片上海宣传片拍摄,他们忍不住站在剧场外讨论了两个小时。王乃真直言“震撼”,因为此前宫崎骏极少有如此直面现实的作品,“这一主题,想必在他内心纠结了几十年了。”
至今王乃真仍能记得让他印象深刻的三句台词:“飞机不是商人赚钱的工具,飞机也不是用于战争的武器,飞机只是发明者实现理想的作品而已。”由此王乃真认为宫崎骏首次用“战争与人”的沉重主题,表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纠缠在一起时的苍白无力。
然而,相比作品本身引发的争议,“宫崎骏隐退事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上海宣传片制作公司,尽管并非所有人都对此事当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他与朋友聊天时曾经为此事打赌,认为宫崎骏在此次宣布退休后肯定会复出——因为退休的事情,宫崎骏提过不止一次了。
1997年制作完《幽灵公主》后,宫崎骏就曾郑重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说退休”,而几年后他又拿出《千与千寻》,并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奖。不仅如此,在1986年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1992年的《红猪》以及2004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问世后,宫崎骏均曾流露过“想要隐退”或是“以后不做动画”的念头。
这一次,身为宫崎骏御用制片人的铃木敏夫早在《起风了》宣传期伊始,就曾向外界传递出“可以将这部电影视为宫崎骏‘遗言’”的观点。对于这次的隐退原因,吉卜力工作室社长星野康二解释说,《起风了》里面有句台词,大意为:一个人最成熟的创造时期只有10年,而宫崎骏先生表示,他的“10年”已结束。
回溯
颠覆“动画”概念的大师
之所以宫崎骏宣布隐退的消息能在中国成为关注焦点,与他的个人影响力是密不可分的。
1941年,宫崎骏出生在日本东京一个从事飞机零部件生产的工场主家庭。30岁以前,他做的都是电视动画。不过一周一次的频率,让他觉着作品品质很难保证。这是他不喜欢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宫崎骏曾形容上海tvc制作,电视像个怪兽,它总是吃不饱,你总得给它喂食。
若从1984年的《风之谷》算起,宫崎骏推出的动画电影并不太多。但翻看日本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历史记录便会发现,他的作品占据了前十名中的四个席位,其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更是以304亿日元高居榜首。一部部作品也给他带来诸多奖项。如《千与千寻》成为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宫崎骏本人也在2005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宫崎骏的作品最开始为中国人所接触,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了。“他带给我们的惊喜是上海tvc拍摄公司,原来还有‘动画电影’的概念,原来动画的画面、音乐和故事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剑平向南方日报记者回忆道。
但其作品当时仅在“动漫迷”间传播。在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执行所长、《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作者杨晓林看来,若没有《千与千寻》的成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宫崎骏是谁上海tvc广告片制作,尤其是对于中国内地而言。正是该片让他由少数人的关注点变成了一个街知巷闻的话题。
影评人、专栏作家韩松落就是因此片而步入了宫崎骏作品的观众阵营的。10多年前,韩松落在当时的北京大学新青年网站上浏览时,看到了《千与千寻》的简介,便刻录了一张光盘。韩松落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看过之后,他为这部有别于迪士尼作品、有着微妙的色调的动画电影所打动,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搜寻宫崎骏的其他作品。
在杨晓林看来,这部作品的确也让宫崎骏步入了事业的巅峰,此后,不论他再有何新作,都成为媒体和大众追捧的对象,仅凭他的名字就能保证取得高票房了。“由此他本人成为了最大卖点,这也多多少少算是一个‘明星效应’。”杨晓林认为,事实上,仅从吉卜力工作室来看,执导过《萤火虫之墓》的高畑勋也是与宫崎骏水平不相上下的“大师级”导演,但他的名气被宫崎骏淹没了。
让李剑平遗憾的是,从录像带到DVD,再到网络视频等,宫崎骏近年来没有一部作品正式进入过中国电影院,以公开放映的方式呈现在国人面前。
思考
作品张扬人性光辉传递“正能量”
“在美国的制片人制度之下,动画作品多以工厂的形式来制作完成,而宫崎骏的作品更多是突出他个人作为导演的作用。”李剑平说,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国,人们讨论宫崎骏作品的热度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动画片。
如果为宫崎骏以往的作品提炼一些关键词,杨晓林认为可以用“反战、成长、人性批评、环保”来概括。“同时很多人都感觉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少女动画和民族动画,因为主角主要是少女,故事均是反映日本生活的题材,也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杨晓林表示,宫崎骏的动画故事有自己的世界观,音乐旋律也相当考究,能够震撼人的内心,所以大批观众为之折服。
这些天以来,在微博、微信以及贴吧里,不少网友以同是影迷的名义,表达了对宫崎骏隐退的扼腕叹息,追忆其往昔作品。有人以《那些年,陪我们长大的宫崎骏》为标题,贴出作品剧照,并向网友征集最喜欢的作品以及人物,还有人罗列出其动画片中的经典台词或是宫崎骏的经典语录。“宫老爷子的作品总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上海影视制作,仿佛看着看着连灵魂也被吸入其中。”一位网友如是表示。
据韩松落的观察,采用这些方式重温宫崎骏作品的以70后和80后居多。韩松落说,他们看到这些作品时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最年轻的阶段,而人们对于温暖元素的回忆也就容易定格在这段时间。同时,他认为这也体现了人们“怀念被挤压出去的东西”的心理。
“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近些年发展势头强劲,但总是少了一些东西,也就是像宫崎骏的那种富有东方元素、含蓄而又微妙、被挤压在主流之外的东西。后者越是被挤压,人们反而越去怀念。”韩松落解析道。杨晓林则向记者表示,其作品张扬了人性的光辉和劳动的价值,而这也称得上是“社会正能量”长宁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由此会让观众体会到温暖的力量。
其实,关注宫崎骏的不只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人群。同济大学负责外宣的黄老师就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个暑假她陪孩子看完了宫崎骏的10部作品。“孩子看热闹,青年人看励志,中年人看的是战争和人性等思想。”杨晓林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均能成为宫崎骏作品的受众。
对于为何成年人同样喜欢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王乃真认为,很多时候上海影视制作公司,成年人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这些作品的,“宫崎骏的作品主题非常能体现真善美,从中,人们能重新回味现实当中没有实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些的美好元素。”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冯梓莹
声明:
1、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文字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本网及邮件联系。
文章来源: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908/c25408-22843622.html